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代表拟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建言
过去一年里,有代表为科技创新多次实地调研,希望国家科技资金能够更加精准地投向有潜力的中小型民企。
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科研工作者孙东明拟向大会提出关于优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准入机制、调整资金支持方式等方面的建议,以此确保科研资金“用在刀刃上”。还有医疗界的代表拟为“多动症”儿童的学校教育提出专业建议,希望构建科学合理的包容性教育环境。
科研工作者孙东明:为民企科技创新建言,确保科研资金“用在刀刃上”
过去一年里,孙东明经常走出实验室,了解民营企业在科研创新中遇到的难点和堵点。他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带领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解决半导体芯片散热难题,成功突破控温芯片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孙东明聚焦“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主题,提交了近30份质量高、可行性强的建议,多次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并被采纳。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科技突破和产业升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孙东明表示,民营企业具有灵活的机制,包括创新模式、敏锐的产业感知能力等,怎样激发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活力?这是他最为关注的问题。
与此同时,孙东明也深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于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过去一年,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等主题,孙东明深入基层,进行了十多次的实地调研,走访了超过20家中小型民营企业。他说,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我们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也包括政府通过遴选的方式对一些涉及“卡脖子”关键领域的创业转化提供专项支持,打通科技创新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
基于此,孙东明计划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优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准入机制、调整资金支持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以及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建议,确保科研资金能够“用在刀刃上”,“这些建议旨在让国家的科技资金更加精准地投向有潜力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真正推动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
心脏病学专家张俊杰:建议办理见实效,为“多动症”儿童教育进言
长期以来,张俊杰致力于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以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2023年,张俊杰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两年来,他立足医疗领域,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百姓所盼。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张俊杰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云胶片’应用的建议”,直指患者就医成本高、医疗资源不共享的难点痛点。2024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已建成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接入,省内检查结果实现了互认,以此减少重复检查费用。
前述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认真办理。2024年11月,国家七部门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要求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其中,明确2025年底、2027年底和2030年三个推进节点,要求到2030年全国结果互通共享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常见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
作为心脏病学专家,张俊杰持续关注着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张俊杰拟提交“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对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生教育支持”等建议。“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张俊杰在调研中发现,患有ADHD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很多家长、老师对疾病本身和患儿的治疗途径、教育方法缺乏了解,导致这些孩子在学校中容易被误解甚至遭受歧视。
他认为,当前,我国ADHD儿童的教育支持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须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认知普及—政策保障—资源落地”多层面推进系统性改革,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包容性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帮助ADHD学生发挥潜能,减少因误解和忽视造成的二次伤害,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