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网站:黑料网 独家爆料 曝光揭秘-不一样的哈尔滨亚冬会,看到中国走向体育强国的底气
备受瞩目的第9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即将正式拉开大幕。2月7日晚,哈尔滨亚冬会的开幕式就将火热上演。
据了解,开幕式总时长约80分钟,文艺演出部分将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讲述全亚洲携手同行的情感联结。
在亚洲冰雪健儿共襄亚冬盛会的同时,我们更会发现,哈尔滨亚冬会折射出中国体育不同以往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已拥有完备的赛事基础设施,可以不再为一届大型赛事专门新建全新的场馆;赛事设施也有了更好的利用率,更多普通人可以享受最好的体育设施,如亚冬会冰壶场馆就使用了哈尔滨南城第一小学的冰球馆,这里已经为哈尔滨培养了众多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同时,冰雪产业与旅游也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亚布力滑雪场承办众多雪上项目,而这一冰雪旅游宝地也因为亚冬会的到来而变得更加火热。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这不仅是哈尔滨亚冬会的办赛理念,也将是未来中国承办大型运动会的基础理念,成为中国走向“体育强国”的底气。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339/500/859.jpg)
哈尔滨街头的亚冬会吉祥物“滨滨”。
亚冬会历史第三次来到中国
相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哈尔滨亚冬会在整体规模与关注度上无疑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事实上多年以来,亚冬会的存在感都比较“低调”。
从1986年首届亚冬会在日本札幌举办以来,这项赛事的举办就并不那么稳定,赛事间隔也多次变动,第7届与第8届赛事之间就相隔了6年,而第8届与如今的第9届赛事之间,更是相隔了足足8年。
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冬季运动具有一定的门槛与气候限制,在许多亚洲国家都并不普及。亚洲范围内,有意愿与能力主办亚冬会的国家与城市较为有限。
比如日本就已经4度承办亚冬会,3次在札幌,1次在青森。而算上今年的赛事,中国也已经第3次承办亚冬会,上一次中国城市举办亚冬会是2007年的长春,再上一次便是1996年的哈尔滨。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339/500/860.jpg)
亚冬会文创产品掀起了一股销售热潮。
另一方面,洲际冬季运动会在世界范围内也不算吃香,亚冬会已经是各大洲类似赛事中最为长久的一项。对于国际上许多运动员而言,由于如今已经存在较为完备的职业与商业冰雪赛事体系,他们也并不热衷于去一项规模有限的洲际赛事中亮相。
于是在2017年札幌亚冬会之后,新的亚冬会举办城市一直空缺,直到疫情结束后的2023年,哈尔滨提出申办,接过了这项赛事的大旗,让这项洲际赛事能够进一步推动亚洲冰雪的发展。
同一座城市,更多的亮点
经过多年来众多国际体育大赛的洗礼,中国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已经有目共睹,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一项项洲际乃至世界大赛的圆满成功,证明了中国城市的办赛能力。
而这一次的哈尔滨,作为“双亚冬会”城市依然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虽然开幕式仍未上演,赛事的各项条件已经让各界人士赞叹。“中国举办过很多国际大赛。看到这里的场馆设施,我敢肯定这是世界顶级的。”亚洲滑冰联盟主席张明熙就在接受采访时直言。
“上一次哈尔滨举办亚冬会还是1996年,当时我就印象很深刻,距今已经快30年了,这里变化太大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变化感到震惊。”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339/500/861.jpg)
部分项目的比赛已经在开幕式之前打响。
同一座城市,同一项赛事再度上演,但相比曾经,的确又有了太多新的亮点。
首先就是在办赛过程中的绿色与节俭——赛事没有新建新场馆,冰上项目5个场馆全部利用原有场馆及设施升级改造完成,改造过程中也注重了环保材料与可转换式材料的使用,既有利于场馆的多功能使用,也节约了成本。
1996年的“亚冬会遗产”,在近30年后的今日也依然在发光发热。比如哈尔滨冰球馆曾是1996年哈尔滨第3届亚冬会的开闭幕式及主会场所在地,这次又将成为第9届亚冬会的比赛场馆。
一届更绿色,更简约的亚冬会
有了以往办赛以及多年体育设施发展的成功,这一次哈尔滨无需再为了举办亚冬会而大兴土木。
公开资料显示,哈尔滨完成全部场馆升级改造的花费是5.6亿元人民币,作为对比,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建设开支则达到了惊人的521.4亿美元(含场馆与基础设施),约合人民币3798亿元。
与此同时,哈尔滨亚冬会的运动员村也是直接利用了现有酒店设施而非单独重新建设,加上赛事期间绿色能源的使用,进一步贯彻了简约、绿色的理念。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339/500/862.jpg)
亚冬会看台上热情的观众。
无需太多的成本负担,就办好一届精彩的综合性运动会,这是当下的国际办赛潮流,但同时也得益于过往不断的发展与积淀后,中国城市所拥有的良好基础。
从1996年哈尔滨初次举办亚冬会,成为国内首个举办国际冬季综合性运动会的城市,到如今亚冬会重回哈尔滨,中国乃至全亚洲的冰雪运动,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1996年的哈尔滨亚冬会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而在今年的亚冬会上,参赛国家和地区增加到了34个,运动员达到1270多人,成为历届亚冬会规模最大的一次。
与此同时,来自柬埔寨和沙特阿拉伯的冰雪健儿也将上演亚冬会首秀,亚洲冰雪运动的版图进一步扩大。此外项目设置也在不断提升——在本届亚冬会所设项目中,有31%的小项是首次进入。
中国冰雪走向更大的未来
经过了多年来的不断进步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洗礼,曾经是冰雪运动“后进国家”的中国已经一步步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竞技层面,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获得9金4银2铜,创造代表团历史冬奥会夺金与夺牌数纪录,位列金牌榜第3,创造亚洲国家最好成绩。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339/501/190.jpg)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是开幕式分会场,主会场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
而在社会层面,冬奥会东风的助推下,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风潮如火如荼,就像原黑龙江省体委主任、第3届哈尔滨亚冬会组委会秘书长刘海云所说,“现在南方省市都开展了冰雪运动,建立了运动队,建设了场馆和众多滑雪场,使我们全国的冰雪运动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
“现在的场馆设施交通条件、通信条件、电视转播条件,各方面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在2022年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奥会成功之后有了更多的创新,有更好的发展。”
无论在曾经还是现在的哈尔滨,亚冬会所辐射的范围远远不止赛事本身,而成为助推城市前行的一股巨大的力量。
1996年,亚冬会带动了这里的场馆设施建设与冰雪运动发展,近30年后的今天,亚冬会所带来的作用又更加扩大了一些。
将开幕式分会场设置在热门旅游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串联各大景区、场馆、赛事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精品线路……以赛事为纽带,哈尔滨也希望让更多人除了观赛,也能够亲身体验到冰雪的乐趣。
再度成为亚冬会主办城市,哈尔滨有了更多的底气,中国冰雪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在保证赛事精彩上演的同时,更加经济环保,更加贴近大众,当“体育大国”逐步走向“体育强国”,属于中国体育的交响乐,已然走进了一个新的乐章。